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

兒童劇《星期六的祕密》:輕快中的沉重

《星期六的祕密》劇照。(香港舞蹈團)


曾經在兒童雜誌裡看過一篇投稿,文中的孩子說:「每個人都盼望週末,但週末卻是我的惡夢─因為我每個週末都要東奔西跑,簡直忙死了!」故事結尾是這樣的:「不知不覺又已經(晚上)十點多,辛苦的週末終於過了!」看著讓人又好笑,又無奈。笑的是孩子可愛童真,無奈的是這可是孩子的現實生活喔。

早前看香港舞蹈團,以及香港兒童合唱團,也將這類「公開的祕密」搬上舞台。名為《星期六的祕密》的音樂劇,以一個八歲大的女孩童童為主角。喜歡蹦蹦跳的她想學拳擊,媽媽卻希望孩子接受密集的「公主練訓」。

一個半小時的劇,其實對小孩來說略嫌稍長。劇中除了歌唱還有十多幕群舞。有些模仿著興趣班的內容,例如是打功夫、拳擊、珠心算(沒想到算盤也可以用來當樂器呢);有些則是形容故事人物的內心世界。雖然自己不太懂得舞蹈,但還是欣賞一群群年輕舞者的付出。

有幾幕是特別喜歡的,例如是看著興趣班的老師提起童童的手腳,把她當成是扯線公仔的那段,雖然不長,但令人上心;「捉迷藏」一幕,小主角領著數十個小演員在台上載歌載舞展現出孩子喜自由、愛遊戲的天性。「媽媽的夢」一幕,獨唱配合婉約的群舞道出了不少家長內心的掙扎,以及對現實的無力感。

故事雖然以大團圓為結局媽媽想起了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初衷,但總流露出一絲絲的愁緒。可能是因為童童在劇中經常讀著一本名為《神童奇夢》的書罷。在這「故事中的故事」裡,父親以生命作為酬勞,聘請了機械人作為保姆,將兒子訓練成神童。結果弄得兒子,只認保姆,不認父親、母親,妻離子散的下場。

雖然這本書令童童生惡夢,為媽媽改變主意帶來了契機,但個人覺得也挺殘酷的似為本來快快樂樂、熱熱鬧鬧的音樂劇添上了一分深沉。

未知孩子、家長對這題材的故事怎麼想呢?會有共鳴,還是已習以為常?會慨嘆還是不以為然呢?

----

場次:
729 (晚上7:30)

香港舞蹈團http://www.hkdance.com/

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

兒童劇《貓咪麼麼》:學習到底為甚麼

兒童劇《貓咪麼麼》劇照。

五月中看了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的《貓咪麼麼》,雖然事隔經已兩個月沒時間寫),但還是想把它記錄下來,因為那確是次非常愉快的劇場體驗。

故事講述經常每事問的麼麼,令爸媽煩惱不已,於是爸媽決定把麼麼送到去學校去好好「學習」。學校有一系列的課程,星期一學睡覺,星期二學習吃早餐,星期三學數學,星期四學繪畫,星期五學通識,星期六就要考試。然而,與眾不同的麼麼卻經常惹起麻

劇本雖說改編自法國繪本《壞貓學校》比耶娜‧穆尼耶著),但顯然加入了許多本地的元素。

入場前,以為「學習」這題材正經八斗,整套劇一定嚴肅非常,誰知笑料十足。甫開場,麼麼跟一人分演爸媽兩角的演員道別,已讓人笑翻。(記得坐在後排的媽媽,笑得比她女兒還放聲,嘿嘿。)劇中另一頭貓咪咪,說話做事總是慢半拍,與心急的麼麼,相映成趣。數學課的IQ題,哄得全場孩子瘋狂舉手回答。孩子、觀眾與兩位演員的妙問妙答,亦總是讓人發笑。真佩他們反應極快,又富幽默感。

事兒說得好玩,卻不失思考的空間。例如,「學習」到底是甚麼,一頭「好貓」的定義又是甚麼。

貓咪學校訂定課程時,總有一個目標,例如星期一晚上,學習睡覺,是為了讓學生有強健的體魄。那一晚麼麼為了照顧想家的咪咪沒有睡好。那麼,麼麼的表現是及格,還是不及格?

學數學時,成功解題,與勇敢面對失敗哪樣重要?學畫畫時,技巧、像真,與創意、情感,怎樣平衡?

特別喜歡上通識那一幕。貓咪校長問,白紙、白方包、白飯、火腿,哪一款是不同的。在場有孩子說,是火腿,因為只有它是紅色的。也有孩子說,是白紙,因為只有它不能吃。但麼麼卻說,是白飯,因為三文治是,白紙包著方包夾著火腿的,氣得貓咪校長七竅生煙。

學習,到底是要把所有人,塑造成觀點看法一樣還是讓每個人的獨特之處都能得到發展,在Model Answer以外,容得下不同的見解?

這些這些,似乎都是不易解答卻值得深思的問題。

-----

場次:2016515 (3:00 P.M.)


明日教育機構:http://www.mingri.org.hk/

2016年1月16日 星期六

兒童音樂劇《貝貝的文字冒險》:由文字到劇場的歷險


《貝貝的文字冒險》音樂劇劇照。


多年前看過董啟章的《貝貝的文字冒險》,雖然許多細節都已經忘記了,但還是覺得很喜歡。

一是因為書裡用了許多香港常見植物如鳳凰木、含羞草、木棉、榕樹、大紅花等來作故事串連,記得小學時,它們都科學書裡的主角之一,讀起來特別親切。二是因為,用冒險歷奇故事去說寫作技巧,說想像力和創意,這個主意真的棒極了。

於是,見改編的音樂劇上演,就算場地在屯門大會堂,也立即購下門票。當然,交通其實十分方便,只是平時較少到屯門區,笑。

音樂劇由普劇場創作,內容與原著大致相同,講述貝貝收到一封不明來歷的信,然後掉進了黑騎士的符號王國,需要作出讓黑騎士滿意的文章,才能夠離開。

雖然劇目是《貝貝的「文字」歷險》,但個人認為劇場有幾個尷尬的地方,首先,不時拿著紙和筆的貝貝,其實也沒法表達「描寫文字、文章」的感覺。幸好,透過唸和唱,字和句都化成了詩和歌。

另外,鳳凰木、含羞草、莢豆等棄用了實物形象(原著裡的本體),用了較抽象的手法去處理(原著裡的喻體)。例如鳳凰木變成了長有羽毛的樹;含羞草捲折是因為村落裡的人,用小草躲來躲去。

當喻體變成了本體,貝貝的比喻就變成了直接描述,其實就很難突顯出,她怎樣利用文字天馬行空,發揮創意了。不過無可否認,就劇場來說,利用喻體去呈現,視覺效果的確會好一點。

當然,劇場可作獨立作品去看。劇中的音樂、歌和詞,美極了;劇中的鳳凰木、含羞草、莢豆等的處理,突破了觀眾的想像;貝貝的歷險精彩吸引。特別喜歡大紅花一幕,演員反串飾演阿麥田和雪公主,非常爆笑;也喜歡最後貝貝與小音、其他異世界好友依依不捨告別的一幕,演員的真情流露。

難怪作者董先生在場刊裡說︰「貝貝當初的文字冒險,現在由普劇場搬上舞台,變成了一場音樂和劇場冒險。」

能將本土文兒童文學作品,搬上舞台,確是一場了不起的歷險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
場次:2015年12月27日,下午5時

普劇場:www.poptheatre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