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

如果富想像力是一種病

《小冬校園》插圖,輯於《練習簿》(董啟章著,突破出版社)

13歲,不算小孩,也不是成人,卻是個開始會思考自己,了解寂寞的年紀。

縱然幾乎天天生活在一個群體裡面,但有時卻不知道應該怎樣去為自己定位,於是慢慢會喜歡在某些時候沉默、獨處。

正正因為這樣,小冬才有空間去想像吧。

小說《小冬校園》(董啟章著)書名一點都沒花巧,書中說的就是初中生小冬在新校園裡的日常事。但它又跟其他校園小說有些不一樣,因為其內容幾乎全部都是小冬想像的延伸。

音樂室裡會跳舞的老鼠、圖書館的森林、地理室的候鳥、籃球架上的灰熊......雖然奇幻世界為小冬枯躁的校園生活帶來色彩,但他又卻因此而被同學、老師誤解。小冬被逼接受老師輔導的一段最讓人感到無奈。唔通真係諗下都唔得?

不知為何,讀著《小冬校園》,會讓我想起電影《星空》,是因為裡面的主角小欣和小杰也是13歲、不太被父母了解、不那麼合群、滿腦子古怪聯想的孩子嗎?






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

兒童劇《我是大熊》:我們都一樣迷失嗎



「大熊冬眠過後醒來,森林竟成了工廠,而自己也成了工人,與人類為伍工作。」

原本以為明日兒童劇團的《我是大熊》只是個環保小故事,看到場刊簡介,說內容改編自存在主義兒童文學作家約克.史坦那的《森林大熊》,才嚇了一跳。幸好看下去,沒想像的糟。

去到工廠的大熊,最初還是很積極的對人說自己是一隻熊,但廠長帶著牠跟動物園熊和馬戲團熊「對質」。

動物園熊不相信牠的身份。因為牠連熊最常活動的地方是熊圈,最常參加的冬季活動是一年一度的嘉年華會都不知道。

馬戲團熊亦然。因為牠連走鋼線、拋波、跳火圈這些基本動作都不懂。

大熊沒有辦法,唯有改個名字「阿德」回到工廠去,每天數著步驟「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」的工作。看電視、喝酒、等出糧。熊,竟然也漸漸變成人的模樣。直至冬天又再來臨,阿德不自主的想進入冬眠狀態,經過專業的心理評估後,終於被開除了。

對大熊來說,這一覺,根本是場惡夢吧。

在故事裡,環保只是其中一個重點。在「進步」、「文明」的社會裡,大熊一而再、再而三的被「定義」、「塑造」,漸漸失去自我,更加值得留意、思考。

在現實世界當中,人類其實又何嘗不是跟那頭大熊一樣?

觀察所見,在場的小眼睛其實都看得很投入。好笑的地方會哈哈大笑;聽到導賞員的指示,會將雙手捲成「望遠鏡」來看大熊;看見阿德工作的時候,會大聲幫他數著「1、2、3、4、5」的步驟;坐在我身旁的小男孩聽到森林被砍伐的聲音還會掩著耳朵,替大熊擔心。

整齣刻由森林導賞員作簡介開始,到發現大熊,至大熊變成阿德到工廠工作,遇到不同的人,再到離開工廠,都編排十分流暢,只是略嫌開場白有點長(是因為要遷就遲入場的觀眾?)。

佈景不花巧,效果也很簡單,例如吹紙碎造成的飄雪,捏膠袋造成的踏樹葉聲,但加上演員的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卻很趣怪,看得出編排很有心思。

劇中3位演員十分搞笑,而且也很會帶動現場氣氛;執頭偶小熊在戲偶師的手中,好像活的一樣,我都聽到旁邊的小朋友在問:「那是真的嗎?」。最初我還是有點疑問由他們3人分演成近10個角色,小朋友處理得來嗎?後來想想小孩聽媽媽一人分演3、4個角色的說故事都可以,那應該沒有問題吧……小朋友的想像力和創造力,往往超乎大人所想(?)。

總之,完場時看到劇團的工作人員,正在收集問卷,就對結果很好奇。這場演出想帶給小眼睛很多訊息,到底他們看懂幾多呢?

無論怎樣也好,這也是個難得的劇目。難得在:它很努地的嘗試用輕鬆的手法,跟爸爸、媽媽、小孩,討論不一樣的題材。是嗎?



--

場次:2011年10月30日 下午3時正

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網頁:http://www.mingri.org.hk/

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

《反斗小尼哥》(Le Petit Nicholas):可愛的法國小淘氣



原來法國出名的兒童故事不只有Le Petit Prince,還有Le Petit Nicholas。

聽說《反斗小尼哥》是法國非常受歡迎的兒童繪本,改編電影在當地上映時,更連續三星期蟬聯票房冠軍。故事雖然是50多年前寫的,但大概有些問題,無論是以前的小孩,現在的小孩,還是未來的小孩,都同樣會關心的,就例如怎樣面對突如其來的弟妹。

《反斗小尼哥》電影版也是以此作題材,講述小主人翁懷疑父母快要生弟弟,怕父母不要自己,於是跟一班朋友仔想盡辦法要弟弟消失的故事。然而,他們想出的每一個討父母喜歡、消滅弟弟的方式都「極具破壞力」,結果當然鬧出不少笑話。

但小朋友再淘氣都有其可愛的一面,特別喜歡尼哥拉片尾聽到當哥哥好處多多之後,突然轉軚要媽媽生弟弟;和每天都問媽媽「弟弟明天出生了嗎?」兩幕。

其實除了主角尼古拉之外,片中其他小朋友都好有性格,好得意,愛吃的,愛炫耀,愛認叻,愛發呆的都有。而且.......他們的校服還很漂亮呢(完全偏離話題)!!!哈!

《反斗小尼哥》預告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2mfwvWCsfI

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

《小飛俠》(Peter Pan):童話的背後


小時候看《小飛俠》卡通,亮點多數落在溫蒂幾姐弟和小飛俠在夢幻島的歷險,雖然印象已經有點模糊,但那常常盯著小飛俠不放的鐵鈎船長,和那盯著鐵鈎船長不放的鱷魚,都是我認為十分有趣的角色。

看故事的人總會好奇,作者是怎樣將「主角」構思出來。小飛俠的原形,傳聞是來自J.M.Barrie那個早夭的兄弟。母親失去了最疼愛的孩子,心痛不已,開始把J.M.Barrie當作是「替代品」。

剛開始看《小飛俠》的小說,也在書裡找到這一段:

At first, Mrs Darling did not know, but after thinking back into her childhood she just remembered a Peter Pan who was said live with the fairies. There were odd stories about' as that when children died he went part of the way with them.

那正好解釋了小飛俠為甚不會長大,為甚麼總想替島上的孩子找媽媽。

若果傳聞是真,最快樂的《Peter Pan》可能埋藏了J.M.Barrie最傷痛的回憶。難怪常常有人說,需要兒童文學的,有時候可能不是兒童,而是要藉以療傷的大人。

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

《少年鱷魚幫》( The Crocodiles):德國的少年冒險



早前湊熱鬧,挑了兒童電影合家歡裡一套名叫《少年鱷魚幫》的電影來看,故事講述10歲的漢尼斯如何通過測試加入鱷魚幫,跟其他隊友和輪椅少年佳展開的歷險旅程。雖然進場前已經知道這套電影奪過一些獎項,但它還是比想像中的精采。節奏明快、緊湊,劇情惹笑,又不失溫馨。一眾小演員充滿活力的演出,不時令電影院裡的小朋友和家長哈哈大笑!

(說明是冒險,電影裡面總有些危險動作,但觀察所見,在場的小觀眾自己都懂得分析,例如看見漢尼斯爬屋頂,坐後排的小男孩會大叫「好危險啊」,不放心的話,家長自己再加以引導一下就是了。)

上網查才知道《少年鱷魚幫》改編自德國受歡迎的少年文學,而電影在當地也拍到第三集了。很可惜在香港這類熱血的少年電影題材很少很少。德國的青少年朋友很幸福喔。

而讓我更在意的是《少年鱷魚幫》的主題曲〈Superhelden〉。在Youtube 找來聽,發現MV裡有幾張ROCK得來又很可愛的娃娃臉,原來這首歌是一隊名叫Apollo 3、由幾個12、13歲少年組成的搖滾樂隊所唱。

博來客音樂館是這樣形容他們的:「來自德國的Apollo 3,一出道就成為少女、師奶全包的殺手級團體,魅力迅速延燒歐洲流行市場。」晤...又真係幾型仔!!!



《少年鱷魚幫》預告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W1Jkt2KHTE
〈Superhelden〉Apollo 3 Youtube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QTInhga9O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