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

兩個男孩和兩把鎖匙


上星期看了兩套電影,一套是《響在耳邊,近在眼前》,另一套是《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》。兩個故事發生的時間、地點、背景雖然不同,但卻有不少共通之處,例如戲中的小主角都在尋找一把父親留下的鎖匙的秘密。

《響》中的小男主角奧斯卡非常聰明,但因為患上自閉症,令他不懂得跟其他人溝通。爸爸湯姆於是經常為兒子設計不同的遊戲,好讓他有機會跟不同的人接觸。爸爸不只是孩子唯一的知心好友,也是他跟外界連繫的一道門。

但湯姆在九一一事中喪生,對奧斯卡造成非常沉重的打撃,他對世界變得更多顧忌,也更封閉起來。直至一天,奧斯卡在爸爸的遺物中,找到一把鎖匙,才再次一步一步走出外面的世界,尋找爸爸留給他的訊息。

電影大部分時間,都以奧斯卡第一身方式敍述,在「當下」一步步的插入、揭露回憶。看著他大聲向母親咆哮「It doesn't make sense」;看著他拿著搖鼓,提起勇氣,邊走邊喊的衝過大橋;看著他向陌生人求原諒,原諒他在事件發生時,不敢接爸爸的電話.....都足以讓觀眾(其實即是在下)哭完一遍又一遍。

《雨》中的雨果,在父親過身之後,也一直在尋找一枚心形鎖匙,希望啓動父親留給他的一個機械人,找到跟父親最後一點的連繫。「橋」有一點點相似,不過,相比起《響》,《雨》就少了一份,對孩子內心的刻劃。(不是沒有,而是相對來說比較少,它的重點應該還是向Georges Melies致敬吧。)

兩套電影所說的,都是傷感的故事,但讓人稍稍釋懷的是,雖然「尋找」的過程一點都不易,但奧斯卡和雨果,最後都能夠解開那一把鎖匙的秘密,打開心結,重過新生活。

除了那鎖匙,兩套電影中父親的啓導角色,也讓我很在意。

有很多東西可以在頃刻之間,煙消雲散。

但有些東西,還是會留下來的,讓人得到力量,繼續走下去。

嗯,這樣說,會有點老套嗎?